因此根據發酵程度的不同,一般有以下分類。
不發酵茶:綠茶
微發酵茶:白茶、
輕發酵茶:黃茶
半發酵茶:烏龍茶
全發酵茶:紅茶
后發酵茶:黑茶
值得注意的是,茶葉發酵與酒、牛奶等飲料或食品的發酵概念并不相同。
茶葉的“發酵”是指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(兒茶素)經過酶促氧化的過程,其實并沒有微生物參與這個反應。
茶葉的“發酵”一詞最早出現于日本研究,并沿用至今;而“后發酵”一詞則由小麥首次提出,指茶葉生化成分被微生物分解轉化的過程。——引自《制茶中“發酵”的概念與實質》,1963年
不同種類的茶可以根據發酵程度進行分類,本質上是根據兒茶素的氧化程度。利用茶葉中所含的氧化酶,進一步氧化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和空氣中的氧、O2,產生茶葉的各種顏色、香氣、風味,稱“前發酵”或“酶發酵”。
黃茶經過“發酵”后再進行“煮”,黑茶則進行“堆”,加上濕熱的作用,或將生茶長期存放,讓茶葉在自然環境中,利用微生物進行發酵,這叫“后發酵”或“不發酵發酵”。
Copyright By SEALINGAD 2005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備11038889號-2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7731號
西林設計案例均為西林設計原創, 版權歸北京西林品牌產品包裝設計公司所有,侵權必究。